close

近年來連動債/結構型商品這麼夯,銀行和保險業都狂銷
但很多人可能還弄不清楚是什麼就買了~也有不少人已經有被連動債燙到的經驗...
到底連動債是什麼~為何政府要規定未來銀行只能賣給據金融知識且高資產的族群~
以下簡單地介紹什麼是連動債:

連動債是高度運用財務工程技術所開發出來的金融商品,早期只有私人銀行領域的投資人才有機會接觸,因為這類商品通常需要高資金門檻,以及長期的持有,而私人銀行領域的客戶普遍擁有高資產,以及長時間的財務規劃需求,一般可分為下列兩種:
1.保本型商品 (Principal-guaranteed Notes,PGN)
2.連結型商品 (Equity-linked Notes,ELN)

 
有兩個名詞會在商品裡頭看到
保本率:保障投資人到期時可獲得的本金保障比率
參與率:投資人可參與連結投資商品獲利的比例

保本型的商品一般用零息債券和選擇權的組合,設計結構簡單,零息債券用於保本,再從本金撥出一定比例金額購買選擇權,利用選擇權「風險有限、獲利無窮」的特性,最差的情況,至少確保本金不被侵蝕;若是好的狀況,除了有本金外,還有投資收益。這就是一種「保本不保息」的連動債,圖示如下:

舉個簡單的例子:
百分之百保本的連動債商品
拿本金的90%用於購買零息債券
(零息債券就是到期時歸還面值,因期間不給利息,所以會折價出售,實際的比率按市場利率與約定保本率而定)
其他的10%扣除手續費等管銷費用,再去買個選擇權買權
(假設:鴻海目前股價180元,買一個一年後200元的買權)
等一年期滿時,投資人基本上可拿回零息債券歸還的100%本金,選擇權的部分就看當時的股價,如果鴻海股價高於200元,那履約就可獲得額外的報酬;相反的,到時股價低於200元,當然不履約就損失權利金,但至少保有本金。

連結型的商品採用選擇權的賣出策略,具有選擇權「風險無窮、獲利有限」的特性,雖然這個策略有很大的風險,但通常發生的機率卻相當小。當賣出選擇權時,即有一筆權利金的收入,通常用來配息,若未被履約,那加上本金便會有豐厚的報酬;不過一旦被履約,投資人就只能拿到最後的結算價值金額,而履約與訂價間的差距,就稱為「下檔保護」。 這就是一種「保息不保本」的連動債,圖示如下:

再舉個簡單的例子:
股權連結型連動債假設連結鴻海,賣一個股價180元的賣權,下檔保護為40%,期間一年
表示一年之中當股價跌至108元時,就必須履約,以每股180元換得股票
感覺上鴻海一年要跌到108元的機率似乎不高,因此如果一年中股價都在108元之上,投資人不但擁有本金,還有權利金收益;但如果不幸,期間跌破108元,也就是跌破下檔保護,便啟動了履約機制,換得股票,到期拿回最後結算的標的價值。換言之,股價變成108元時,投資人就是已虧損40%了。

看完這兩種案例,對連動債的架構應該有些概念了
但是市面上實際的商品當然複雜多了,固定收益的部分不一定用零息債券
選擇權的部分也有很多種類,或者利用保本外的錢直接去投資基金等方式
保險公司出的保本保息的連動債基本上類似第一種架構
算是有條件的保本保息,即滿期才能保本保息
反正保險公司賺的是申購手續費、保單行政管理費還有通路服務費
其他什麼風險都不用承擔,如匯率風險、發行機構的信用風險...
而發行銀行當然也不會做白工,但這部份就是不透明化的了
結論是要弄清楚商品條件和了解投資環境的趨勢再做決定,千萬不要被理專的話術影響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urika 的頭像
    eurika

    艾迪理財手扎

    euri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