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金融風暴,一波接一波爆到現在,
大多數投資人都傷痕累累,股市破底再破底,基金也賠到手足無措,
聽理專買個以為保守的連動債竟賠到血本無歸,
想說定存總安全了吧,存個高息的澳幣定存結果最近匯率跌了快25%,
投資人真的嚇壞了,彷彿買什麼賠什麼,報紙打開沒一件好消息,
歐美的銀行一家接著一家出狀況,再大的百年金融機構也瀕臨倒閉,
這樣的消息充斥整個財經版面,投資人真是一點信心也沒有了,
別說投資人,甚至許多金融從業人員也是相當悲觀、不知怎麼面對客戶。
昨天看了一篇理財5堂課,感觸良多,
裡頭提到一個小故事,一個優秀的投資高手,38歲累積了第一個1億,
他並不追逐市場明牌,每檔股票都深入研究,持有的是中型業績成長股,
41歲時資產已變成4億,利用融資的股票近8億,
結果在這一波金融風暴下,立刻縮水至1.2億,扣除融資成本只剩8千萬的資產,
過去十年白忙一場,
這句話聽來挺感慨,相信週遭很多人會有同感,
聽到有人說今年等於做白工了...相信損失超過年薪的人應該不在少數,
連那樣的投資高手都會失手,更別提一般散戶,
加上他忘了槓桿效應的潛在風險,跌了一跤就會摔得很重,
除非有像巴菲特那麼深的口袋,可在低點時持續加碼,
不然一般人多半是鎩羽而歸、沉寂幾年,感嘆當初紙上富貴一場。
遭逢這百年難得的金融大災難,說是福也好、是禍也好,
因為有這次經驗,讓我們學到很多,有更深刻的體悟,
以前大家對理財的概念就是去投資賺錢,多半去買股票以獲得高報酬,
由於近來理財風氣盛行,電視、雜誌都不斷在報導投資大師怎麼投資、賺了多少億,
讓一些年輕人更是以為可以不用工作,光靠投資就能致富,
之前說到資產配置和風險控管,一般人根本沒感覺,
等到事後才會發覺這些理論真的很重要,千金難買早知道,
資產配置簡單來說就是不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,
有人說我有買不同產業的股票,也買基金,都有分散阿,
但基本上股票都有很高的連動性,風險也偏高,而買的基金若也都是股票型,
以全球化的總體經濟來說,都是高相關性的資產,
遇到股災就完全逃不了,手上資產全都賠。
風險控管就是去衡量投資標的的風險有多少,
進一步將自己所有投資的風險維持在適當的水準下,
買連動債要清楚裡頭的風險在哪,弄不清楚就不要碰,
要分散風險的部分很廣,不管是投資標的、商品種類、發行機構、貨幣...
都是需要考量的,所以有錢人不會把所有錢全存在一家銀行,
保險不只買一家、資產的類別很多、甚至海外也有置產。
這次全球金融栽了個大跟斗,投資人幾乎都被拖下水,
只有一些從不投資的人或沒錢投資的人在竊喜,心想好險我沒投資,
但曾經過這次經驗的人,未來的理財素養會更好,
回顧過去的金融危機,經濟早晚會復甦,當過幾年回顧時,
此時都是最低點來臨的時刻,切勿因一時恐慌,紛紛殺低賣出,
要以定期定額、長期投資的態度面對,
更可藉機好好審視手上持有資產,以及看出市場上真正穩健的標的,
巴菲特曾說;『只有在退潮時,你才能看出哪些人在裸泳。』
聰明的人是趁機張大眼睛看哪些公司體質是好的,基金表現是穩健的,
而不是垂頭喪氣地乾脆認賠賣光,或者當作沒買過不再關心,
當聰明人在亂世中篩選出好的標的,學會了風險控管,
未來市場好轉時就能很快翻身,重要的是不會再重蹈覆轍,
當下次意外來臨時,不至於所有資產又付之一炬,
那時回頭看,會發現不投資的人還在原地踏步,
最後誠如雙城記裡寫的一句:這是最壞的時代,也是最好的時代。
留言列表